总有那么几个瞬间,我们心里,那根“上进”的弦会崩掉。
或许是失去了信心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或许是因为无法排解的压力。
总之那时候,我们开始丧失对生活的热情,变成社恐,变成家里蹲,变得不愿与这个世界交流。
这是我们普遍的脆弱时刻。
别觉得Sir夸张。
来看一组数据。
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显示,今年4月,我国16~24岁的年轻人失业率为20.4%。
这意味着五个年轻人里就会有一个人失业。
只是找不到工作?
不。
最近,《横道世之介》导演冲田修一再次操刀了日剧:
0.5的男人
0.5の男
故事聚焦在了一个游戏宅、家里蹲、社恐人身上。
它告诉我们。
那些社恐、家里蹲的失业者背后,其实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原因。
所谓的不上进。
也许,只是我们对抗这个内卷时代的,消极武器。
01
在“人均社恐”的今天,我们几乎已经忘了,真正的社恐是什么样的。
他们不是不情愿与人交流。
而是一旦与人接触,就会出现生理和心理上的双层恐慌。
立花雅治(松田龙平 饰)就是一个标准的社恐。
他已经失业很久了,每天住在父母家里,过着日夜颠倒的“游戏宅”生活。
他从不下楼吃饭。
而是习惯性地,等别人吃完后,打开冰箱,拿出准备好的剩饭。
他也很少出门。
只是在每周的固定时刻,出门采购一周的泡面,补充物资。
如果不小心碰到家里来人了。
这跌跌撞撞连滚带爬逃回房间的速度,连Sir都自愧不如。
而一旦遇到“好心人”打招呼。
可能会被直接吓得“豪情壮志”顿失,逃回了家。
他不会与人交流,不会给社会带来贡献,总而言之,他就是一个隐形人:
既不需要这个社会,也不被这个社会需要。
他们是废材、躺平、摆烂、佛系的代表人物。
而这样的人,往往是有自己的世界的。
拿雅治来说,他打得一手好游戏,在他的圈子里,他是神一般的存在。
但现实中。
非但妹妹纱织(臼田麻美 饰)对于这个40岁无业,在家“啃老”的哥哥极度不满。
就连青春期的侄女看到他,都会充满厌恶,说出一句:
恶心
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这个社会对他的定义:0.5。
什么意思?
不是可0可1的那个0.5。
而是来源于日本的2.5世代住房,由1个父母世代+1个子女世代+0.5单身亲人组成。
没错,单身狗从来不会被看做是完整的,只能算0.5。
但问题是。
这样的人就真的没有存在的意义了吗?
不创造价值,就理应被唾弃?
甚至于。
他们需要被拯救,被教育,乃至被唤醒吗?
这,恐怕就是《0.5的男人》最有意思的地方。
因为从头到尾。
雅治这个人,都没有给任何人造成过麻烦。
他在躺平。
但与此同时,就像母亲说的,也是在努力活着。
02
在我们的传统理念中,每个人都该被社会需要,所谓发光发热,才是我们活着的证明。
雅治不一样。
他累了。
很久以前,他也有一份不错的工作,担任一个人工智能研究小组的组长,但随着压力与日俱增,以及工作环境的糟糕,他再也支撑不下去了。
于是他开始退缩。
这一退,就是退到极致,退到只有他一个人的世界里了。
不负责任?
当然不是。
剧集里,侄女曾经问过外婆,为什么舅舅会变成这样。
外婆没有细说。
只说了一个词:温柔。
为什么是温柔?
Sir觉得,大概只有内心温柔的人,才会忍受不了这个世界的勾心斗角,只有一颗温柔的心,才无法适应这个世界的圆滑或粗暴。
他们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。
过于对别人负责。
所以才无法和其他人一样,似是而非地活着。
与其在这个世界上头破血流。
不如,放弃这场战斗。
就像NHK的纪录片《死在视线之外:茧居族在高龄化的日本》,里面报道的茧居族(常年不出社会、不上学、不上班的人)状况。
根据日本政府调查结果显示,现如今40岁-60岁的人中,约有61万人是茧居族,39岁以下的茧居族有54万人,总数约有115万人,占日本总人口1%。
他们和雅治一样,都是被这个社会遗忘的人。
有位43岁从清洁工转为公司白领的职员,他觉得自己不被工作单位需要,“我也没有人可以责怪,除了我自己。”
从而因为压力导致了适应障碍,得不得辞去工作。
失业后的强烈羞耻感,让他不敢请求援助。
而中国呢?
豆瓣有一个“家里蹲自救同盟”,截至目前已经有六万八千多小组成员。比起三年前新闻报道的两万,已经涨了3倍。
他们在讲述着自己不管怎么努力,也改变不了现状的同时。
也述说着,无法适应社会、工作、学校生活而被人嫌弃的苦恼。
说到底。
当这个社会崇尚内卷,付出的劳动与收获越来越不成正比,必然会带来很大一部分“掉队”的人。
有人是被迫如此。
有人主动放弃。
这与能力无关,而是选择的结果。
更何况,这也并非是自暴自弃,他们也有与人接触的冲动。
就像雅治。
他也会试着对侄女说,“谢谢你喜欢那个玩偶”。
遇到突发状况(侄子没人接)时,也会鼓起勇气出门。
只是。
他们的诉说,无人关心。
人们的目光从来都聚焦在成功者身上。
而不会去在意,一个“失败者”的内心,究竟在想什么。
03
《0.5的男人》只有5集,从每集的标题就可以看出,这是讲雅治如何走出自己房间的故事:
跟家人之外的人说话
白天出门
骑电动自行车
请吃冰淇淋
工作
老实说,作为剧集来说,进展过快,有些理想主义,但这也并不妨碍大家的喜欢(豆瓣开分8.3,如今已经涨到了8.6)。
为什么?
因为大家看到了一种平视,一种作为小透明,作为社会新闻里的负面,也可以合理存在的可能性。
如同导演冲田修一在采访时所说的那样:
有很多到现在为止过着普通生活的人突然无法工作,或者在社会上无法生存的事情。我也十分有可能会变成这样,也有他们变成家人的时候。所以与其把它描绘成病态,不如把它拍成电视剧,变成大家都很熟悉的故事。
他非但没有奇情化、妖魔化这个群体。
反而。
在很多时候,都让我们深深共情了。
比如,自我吞噬的瞬间。
侄女离开旧日朋友,转学到了一所新学校。
可是。
新学校里的同学都有着自己的圈子,她站在外面,格格不入。
与日俱增的丧气逐渐侵蚀了她。
她开始早退,开始不愿与任何人交流,沉默变成了一副铠甲,保护着她。
这不正是进入这个社会时,那个手足无措,不得不封闭自己的我们吗?
这时候别人指责我们不“上进”。
或者强行要打开我们的心扉。
到最后,也只会让我们变成更沉默更拒绝与人交流的雅治,起了更大的逆反作用而已。
也许我们不是家里蹲,不是社恐。
但每一个家里蹲,每一个社恐,都不是天生的。
怎么办?
日本记者石川清,花了二十年的时间跟踪调查了500多位茧居族,并写成了一书《茧居族援助手册》。
他告诉我们,要有耐心,不要冒进紧逼。
他认为茧居族缺少的只是一种刺激,如果能通过长期的接触,巧妙的沟通技巧,各种形式的交流和陪伴,鼓励他们走出那个小小的“茧”,换一个让他安心的环境,比如外出旅行,或是换个居住的地方,他们还是很有可能变得跟正常人一样的。关键在于,当他们走出去后,如何弥补上这一段缺失的空白和经验,是比让他明年走出来更长久的任务。更需要援助人员,相关机构的耐心。因为冒进紧逼的结果,很可能是把茧居族变成了社会的弃民。
剧集里也说。
遇到这些事,第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,第二,要用美食让对方保持好的心情。
但,Sir更喜欢剧集里出现过的,这么一段话。
起因是侄子不喜欢幼儿园,总挑食,不懂“粒粒皆辛苦”的道理。
结果,雅治说了这么一句:
现在是多样性的时代
世界上有很多不同的人
吃不了也是个性
承认吧
这些多样性
是的。
有人就是不愿意吃某些食物。
就像有人就是不愿意参与内卷,不想“上进”。
何必要以正确之名改变他?
时代的发展,不该是把人的多样性越收越窄。
相反。
应该是即便不创造世俗意义上的价值,也该毫无忧虑地活下去才是。
承认这些多样性吧。
毕竟,这其实就是在承认,我们可以拥有独特的自我。
本文图片来自网络
编辑助理:坂元家的小二